广东药科大学课堂教案
日期:2017.03.31 学时:2
授课内容(章/节)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(上)-2
教学目的和要求
掌握:
1、PCR的概念
2、PCR的基本原理
3、PCR反应体系中的五要素
4、PCR反应过程中循环参数的设定
熟悉:
1、PCR的引物设计原则
2、Taq DNA聚合酶的特点
3、几种常见类型的PCR
了解
1、PCR技术的发明简史
2、PCR中应注意的事项
3、PCR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
4、PCR技术的应用
教学内容(★表示重点;▲表示难点)
1、PCR技术的发明简史
2、PCR的基本原理:PCR的反应条件、PCR过程及PCR的特点(★▲)
3、PCR引物的设计原则:引物长度、引物扩增跨度、引物碱基含量、避免引物内部及引物间出现二级结构、引物 3`端的碱基要求严格配对、引物中可以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及引物的特异性(★▲)
4、PCR反应体系中的五要素:模板、引物浓度、Taq DNA聚合酶、dNTP及Mg2+(★▲)
5、PCR反应过程中循环参数的设定:变性、退火、延伸及循环次数(★)
6、PCR中应注意的事项:防止污染、设立对照
7、PCR过程中的常见问题:无扩增产物、非特异性扩增、拖尾及假阳性等及其解决对策(▲)
8、几种常见类型的PCR:反向PCR、不对称PCR、RT-PCR、重组PCR及巢式PCR(▲)
9、PCR的应用:研究、诊断与检测、法医学及其它方面的应用
以讲解和视频演示为主,重点在于对原理的讲解。涉及实验操作的内容用视频进行介绍,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较为直观的印象。
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
教学方法:讲授式+启发式、课堂讨论与小结。
教学手段:视频、flash、ppt、板书,图片。
作业:
复习本次课的内容,重点掌握PCR的原理及PCR的反应体系。预习SNP技术及分子克隆技术,网上搜寻载体相关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