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教学内容 >> 课程内容组织

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(上)-1

2017/12/11 0:35:03人浏览

广东药科大学课堂教案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日期:2017.03.28   学时:2

 

授课内容(章/节)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(上)-1

 

教学目的和要求

掌握:

1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;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功能

2、T4DNA连接酶的作用。

3、细菌转化和感受态细胞的概念。

熟悉:

1、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

2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。

3、同裂酶与同尾酶的概念

4、T4 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

5、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

了解

1、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;限制与修饰的概念

2、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反应体系及反应体系中各试剂的作用。

3、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星活性

4、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

5、DNA连接酶的反应条件

6、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及各试剂的作用。

 

教学内容表示重点;表示难点)

1、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:三大成就。

2、运用限制性内切酶对DNA分子进行切割: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、命名原则、分类等。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DNA操作上技术及应用。(★▲

3、运用DNA连接酶对DNA分子进行连接:T4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及反应条件。

4、细菌转化((★▲))

5、核酸的凝胶电泳: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及操作;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介绍。

  以讲解和视频演示为主,重点在于对原理的讲解。涉及实验操作的内容用视频进行介绍,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较为直观的印象。

 

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

 

教学方法:讲授式+启发式、课堂讨论与小结。

教学手段:flash、ppt、板书,图片。

 

作业:

预习PCR原理及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