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设备
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、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。与其他自然科学内容相比,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研究对象比较微观,课程内容抽象,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,造成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。针对此现象,我们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。例如,在讲解色氨酸操纵子时,利用动画效果,分解不同浓度色氨酸条件下色氨酸操纵子表达状况,这样的授课方法不仅使学生可以建立层次感,而且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弱化子区域内二级结构的变化,更容易理解弱化子机制;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教学内容中,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,使学生更直观的明确实验具体方法和步骤。
(2)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
为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,除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外,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。针对分子生物学课堂氛围沉闷的问题,采用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,取得显著的效果。讨论法的优势在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,可以培养合作精神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。例如:在结束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的授课内容后,开展“关于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原核表达载体及其所涉及到的调控机制”的大讨论,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,而且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科研实际相结合,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,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此外,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,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,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。例如:讲授乳糖操纵子时,提出“有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,即使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乳糖,乳糖操纵子也不会启动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应呢?”借助这个问题,引出由CAP介导的正调控;在讲授DNA甲基化中,提出“如果在不同甲基化程度的基因上游加上增强子,那么基因的表达情况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”。提出问题后,再指导学生分析基于问题进行的科学实验的结果,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,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。
(3)实施以综合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
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多方面的,在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上,强调学生具有个人见解和是否具有批判性的观点等,这种标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,也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。高校不仅应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,也应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,考试力求多样化,考查、考试方式注重综合性和设计性,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。本课程教学和考核形式进行了多样化探讨,采取了生物学大讨论、知识竞赛、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自行演讲等方式,并且计入最终的考核成绩,采用以考核学生能力(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)为主的考试制度和方法,较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创新思维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。